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专业研究 >  阅读文章

创设导入新课的生物实验情境

阅读:1451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9/15 17:26:20
吴华娟
(吴川市梅菉中学  广东 吴川 524500)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教师所设计的一个好的问题实验情境,能够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生物课教学也不例外,教师结合生活实际所设计的带有问题的实验情境,对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物概念、生物原理、甚至培养他们的生物思想,都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将深奥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形象的、生动的实验情境,能够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导入新知识时,恰当的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生物背景,设计实验情境,激发起学生对生物意义的思考,能够让学生有机会经历科学探究的活动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科学的精神和能力。
教无定法,导入新课的途径也很多,本文主要希望结合新课标对探究教学的要求,谈谈创设实验情境导入生物新课的课堂设计。笔者总结创设生物实验情境导入新课的“实、趣、异、奇”四方面,供同行参考。
一、 实——创设联系生活实际的实验情境
生活中孕含着很多生物知识。对生物知识的发现与运用,使得生物学与人的生活结合紧密。因此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可以先从联系生活实际的生物实验情境出发,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导入新课。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到生物学习的现实意义,认识到生物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例如,讲授心脏和血管的生理功能时要讲到心率、心动周期等有关的知识,就可以从实际问题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用右手手指轻按左手腕桡骨尺侧,摸到脉搏后,说明这是桡动脉,它的搏动和心脏的跳动是一致的。让学生统计自己一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全班统计。提出问题:为什么大家都静止坐在教室里,而每个人的脉搏次数却不完全相同呢?心脏在人的一生中都不停地跳动为什么不会疲劳呢?因为贴近现实,把书本上抽象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学生感兴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学生迫切想知道原因,形成一个探索问题的情境。从而有效地导入新课,并可以了解生活中的生物学原理。
创设联系生活实际的实验情境,要把握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尽可能选择身边的事例,学生越熟悉,就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二是在实验情境中提出的问题不能过难或过易,过难会使学生望而却步,过易则缺乏探究性;三是在解答实验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时,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应与目前的中学生物知识结构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相适应。
二、趣——创设趣味的实验情境
当人们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将在大脑中形成兴奋灶,这种兴奋会使人们对该事物的认识、理解和记忆处于最佳状态,并从中激发出创造的火花。而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对生活发生好奇的时候,利用学生对于外界环境的好奇心,设计具有有趣味性的实验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中,先让学生观察活鲫鱼在水中的运动状态,提出如果剪去鱼鳍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对这种非常规的教学表现出极大兴趣,纷纷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这样我就可以引导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吧”。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分别剪掉它们的胸鳍、背鳍和尾鳍,观察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学生们看到剪掉背鳍的鱼会失去平衡而侧翻,剪掉胸鳍的鱼只能向前游动而不会转弯,剪掉尾鳍的鱼游动速度明显减慢、身体摇摆不定。这些直观现象使学生极为容易地掌握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教师加以指导,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对知识的了解引导学生倾听、思考,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乐于探究未知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新的课程。
创设趣味的实验情境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汲取知识,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盲目、一味地追求趣味性,而把实验搞成一出毫无生物思想的闹剧。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趣味的生物实验情境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得到训练思维、增长知识的机会。
三、异——创设差异性实验情境
创设差异性实验,使学生头脑中产生各种各样的疑惑,促使学生去发现、探究问题。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特性”这一内容时,可以通过设立两组对照实验:以新鲜植物器官(如萝卜、马铃薯块茎或白菜的叶柄)为材料,从同一个器官的同一部位上,截取下形状、大小极为相似的四块。①将其中的两块分别放入干燥的甲容器和已注入清水并对水位进行了标记的乙容器内。②将另两块分别放入丙和丁两个干燥容器内,并向丁容器内的材料上撒上一层食盐。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从中领悟到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特性。
创设差异性生物实验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要提供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语言组织,提出相应的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提出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四、奇——创设奇妙的实验情境
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有时会受到一些生活中的假象迷惑而导致生物学习上的错误,可利用奇妙的生物实验情境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真相的兴趣。
例如学习蝗虫呼吸时,学生因前概念影响认为蝗虫用嘴呼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实验,把两只蝗虫,一只头部完全浸如水中,腹部露在外面,另一只腹部完全浸如水中,头部露在外面,学生惊奇地发现,头部露在外面的蝗虫竟然先死。继而引导分析、推理、判断得出胸腹部完全浸没在水里而只露出头部的那只蝗虫先死的结论,并领悟其原因所在,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新课学习。
创设有悖“常理”的奇妙生物实验情境,让学生在强烈的认知冲突中由“无疑”而“生疑”,激发探究。但由于探索对象的复杂性和学生自身知识和经验等多方面的限制,经常会导致学生的探索方法有多种多样,探索结果也是五花八门。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改正错误,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始终保护良好的探索心态,切不可乱加指责而弄得气氛紧张。
创设生物实验情境导入新课,遵循着现象-引发问题-解释问题的思维模式,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情境中,教师通过揭示生物现象与常规认识之间的矛盾,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使学生调整已有的认知结构,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究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以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而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也为教师进行相关的课堂实验情境设计,提供了很多的线索,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精心准备,巧妙设计,就能够设计出较好的实验情境,从而达到最好的新课导入的效果。
     来源:网络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