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专业研究 >  阅读文章

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

阅读:42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15 15:04:56
“二期课改”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促使我们在教学方式、手段上要有一个较大的变革,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教师使用信息技 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不至于因为枯燥的上课方式而降低学习兴趣, 更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来控制学习。同时,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并能实景模拟,把知识与现实连接起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从而活跃思维,提高全体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强烈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最终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一、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通过实验、幻灯、录像、实物投影、多媒体等信息手段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资料、用一幅幅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图案,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利用信息手段同时提供多个问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极大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为积极主动学好化学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如在学习“空气污染”时,我制作多媒体演示 文稿。演示1.工厂烟囱中排放的大量废气;演示2.市中心大量汽车排放的废气;演示3.燃 放烟花爆竹。提出问题1.你认为上述现象对空气质量产生什么污染?2.你所生活的环境还有哪些污染源?有什么危害?3.你认为如何从根本上防止污染。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并在课后尝试撰写有关环境污染的小论文。在老师的影响下,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有的自己上网搜集大气污染的资料,有的逛书店或到图书馆或到化工厂考察,了解有关环境方面的知识,并用了 一周时间撰写事实充分,立意新颖的论文。 
二、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 的能力 
信息手段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创设情境,使学生达到充分的感知,激励学生探究实践,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特别是对宏观和微观中人们平时无法观察的化学现象,以及难以观察的微观世界运动,更能显示出巨大的作用,为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的掌握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基础,克服以往教学只靠口述或做演示实验的弊病,让学生在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去找内在联系,使学生主动提取旧知、探究新知,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苯酚》的性质时,我就让学生观看计算机动态演示的 苯酚分子结构模式,再根据苯酚的结构,讨论苯酚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被苯酚的动态模型所吸引,讨论热烈,他们在讨论中以所学的知识为基础再通过联想和 类比,认为苯酚分子中含有苯基,应具有苯相似的性质,可能发生卤化、 磺化、硫化、还可能具有可燃性;又因为苯酚分子中含有羟基,应具有与醇相似的性质,可能发生氧化反应,取代反应以及与活泼金属(如钠)反应。再提出同学们能否自己设 计实验方案呢?讨论又达高潮,有的学生提出:将金属钠与苯酚直接混合加热,有的学生考虑到固体物质间接触面小,于是想先配成苯酚的水溶液或苯酚的乙醇溶液,有的学生讨论出苯酚溶解在苯或甲基中配成浓溶液,学生讨论热烈,讨论出的内容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最后借助实物投影仪演示实验全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践中也得到一次升华。 
三、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提高课堂的 教学效益 
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高了学生思维品质,使学生保持良好地学 习注意力。进一步增加了教学的互动信息,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如在上复习课时,师生活动总结出Na2CO3和NaHCO3在性质上的异同点,分析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差别之后,利用信息技术提出问题:1.CO32-、HCO3-在水溶液中都可以发生一个什么反应?2.HCO3-在水溶液中除了水解还有没有其他反应?3.NaHCO3-溶液酸碱性如何?其原因是什么?4.Na2CO3也显碱性比 较等浓度两种溶液的碱性强弱,为什么?5.HCO3-在水溶液中存在两个平衡,当向其中 加入酸或碱时,对两平衡的影响是怎样?如果加入酸碱是足量的,HCO3-将分别转化为什么?并用信息技术模拟离子的运动。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加了学生的思维容量,特别是让学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分析、对比、归纳的能力。 
四、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有助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 
通过对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使我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深深体会到了其在引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加教学密度,加 大教学信息量,短时高效等方面的 优越性,促使我更好精编教案,精选素材,有力提高了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理论 素养和具体操作能力,也进一步促进观念的转变。值得提出的是我校今年被推荐为我区唯 一的一所《上海市信息技术实验基地》,建立校园网。这些条件又为我们第一线的教师提 供了方便,为推广信息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五、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1.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必须按信息技术和其他手段相结合的设计原则,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并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师要做到对每节课都能认真 备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单一,教学软件的设计尽可能从辅助教学这一角度下考虑,不断提高制作能力。信息手段必须服从于学生,服从于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不脱离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的长处与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长处相结合,充分实现教学的完美。 
2.同一知识内容,经过讨论、板书、实验、 录像和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更替出现,可以促进记忆。但要注意,不同手段展示同一内容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层次,否则易产生厌烦情绪,影响思维的积极性。另外,要根据不同角度,不同思维 要求实施分层 教学。把知识的传授过程设计成一个斜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竿爬”。随着教学手段的丰富,还要考虑各手段应用空间的分配问题。怎样把学生从兴趣引入思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不要让学生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让他们怎样深入研究下去是教师应 时刻注意的。 
3.模拟实验不能取代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的一大优点,就在于能够模拟,可以这样说,中学化学几乎所有的演示实验计算机都能较好模拟出来。正因为如此,许多课件在开发时,就将演示 实验百分之百的模拟化,表面上其效果是即节省大量教学时间,又让学生在音乐、动画中轻松记住了,这些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但忽略了学生实验无异抹杀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因此,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仍要加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来源:网络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