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专业研究 >  阅读文章

让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快乐成长

阅读:1269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15 16:47:06
【内容提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历史新课程教学的首要重任。案例教学法将历史课的书本知识和生活世界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就人民版必修Ⅰ专题六第三节《罗马人的法律》一课为例,浅谈是如何实施案例教学法的,以及实施案例教学法的体会,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实施 体会 
《数鸭子》这首歌唱道:“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小孩,小孩,快快上学校,别考个鸭蛋抱回家,别考个鸭蛋抱回家。”我时常想,歌中的小孩为什么不喜欢上学啊?经过近三年来新课改春风的吹拂,我终于明白:外面的现实生活世界确实比书本知识更精彩啊,如果我的教学模式还是过去那种满堂灌的“填鸭式”,历史课堂还是“一家之言”和“满潭死水”,忽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我的学生宁愿去或者肯定去“数鸭子”!今天,要让每一位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历史新课改的首要重任。而案例教学法将历史课的书本知识和社会生活世界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文就人民版必修Ⅰ专题六第三节《罗马人的法律》一课为例,浅谈是如何实施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快乐地成长。
首先,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学目标的需要,以学生自主探究、快乐成长为核心,精心备课设计出典型案例,引领学生进入贴近社会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世界相结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如何实施案例教学法?
我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六个步骤:
第一步:课前教师了解学情,设计案例和编制学案;学生自主完成学案。
教师要展示案例,课前必须要先了解学情,既要知道学生的基础能力、个性差异,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志趣爱好,还要了解学生的相互情谊、协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迷失方向。以《罗马人的法律》一课为例,我在课前小范围的调查发现,由于中考要求较低,学生对古罗马历史并不怎么熟悉,但是大都说感兴趣。我再翻初中历史课本一看,只是简要介绍了古罗马的发展简史,以及《十二铜表法》的地位和意义。而高中课标的要求是“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很明显,课标的要求对高一学生来说有点难。同时《罗马人的法律》一课的书本知识,读起来也没有初中课本朗朗上口。基于这一点考虑,为了引发高一学生对罗马法探究的兴趣,清晰地了解罗马法的发展过程,掌握其主要内容,理解其历史价值,我在备课中设计出一贴近社会生活场景的案例:“平民布鲁托是一个铁匠,5年前他从埃及来到罗马,他向贵族卡西借了30个金币,并立契约30天以后归还。但30天过去了,布鲁托并没有能力还钱,贵族卡西对布鲁托施以镣铐枷锁,割掉了他的右耳,并要求布鲁托做他的奴隶。布鲁托因此告上法庭……”这个案例通俗易懂,学生能充分感知案例。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教学是师生相长的。为了更好完成案例教学设计的任务,我在课前编制了学案,主要是基础知识,以填空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完成。这样,学生对《罗马人的法律》一课的学习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为课堂上围绕案例进一步探究做好了准备。
第二步:教师展示案例——学生阅读感知
展示案例的方式我一般采用了三种:⑴如果案例较长,课前给每个学生发放学案;⑵如果案例有图片,课堂上就用多媒体将案例投射到屏幕上;⑶如果案例较短,在课前叫学生抄写在黑板上。如《罗马人的法律》一课,我采用了第二种方式。课前我提前几分钟进教室,用多媒体演示了许多张关于古罗马历史的图片,为展示案例渲染气氛。下面的大多学生充满了好奇,就开始议论起来了。上课铃声一响,我立即将案例打在屏幕上,学生自觉安静下来,都望着屏幕。将比较真实的社会生活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为下一步教师的设疑问难奠定了基础。
第三步:教师提出问题,指导学法——学生个体自主探究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后,我立即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设身处地像案例中的人物一样作出反应,剖析解惑。如《罗马人的法律》一课:
⑴针对习惯法,提出第一组问题:①假如你是罗马的法官,你会受理这起案件吗?为什么?②假如布鲁托是罗马人呢?你会怎么判?你的依据是什么?后果会怎样
针对成文法,提出第二组问题:①假如你是罗马的法官,你会受理这起案件吗?为什么?②假如布鲁托是罗马人呢?你会怎么判?你的依据是什么?③由此你可以看出《十二铜表法》有哪些局限性和进步性?
针对万民法,提出第三组问题:假如你是罗马的法官,你会受理这起案件吗?为什么?②结合P112左下的“资料卡片”中的案例,你会怎么判?你的依据是什么?假如你是布鲁托,请您说一说万民法与公民法相比,有哪些突破?万民法有何作用?
以上问题,按学生的思维习惯,每一组可以划分出三个层次:①浅层次设问,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性探究。②对前一层次的提升,引导学生将前一层次对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原因的分析,这是行为性探究。③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创新性探究。这三个层次问题的设疑,一次又一次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从而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提问设疑时,尽量做到循序渐进,以达到“诱敌深入”的目的。否则,学生看到一大堆问题,可能会产生厌烦情绪,失去探究的信心。
设疑后,我立即指导学法,如提示学生阅读教材哪些段落和资料;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角度等。这样做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为学生下一阶段的讨论和解决问题指明了途径和方向。
12
     来源:网络  编辑:shuixia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