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专业研究 >  阅读文章

对“说课”的思考

阅读:54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30 19:29:58
本次说课比赛的课题选择了必修三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这是一个富有挑战的选择,对选手是这样,对评委也是这样。本组评委会在听取了14位教师就第一课《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主义》的说课后,认真交流并交换了意见,现就集体思考所得,以两个思考表述如下:
思考一:在储备不足的情况下,教师怎样弥补?
教材中浪漫主义涉及文学、音乐、美术(美术为课外阅读部分),所涉及的人物及作品则更多,教师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实现通读,更不用说深刻理解领会。参赛的教师也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如何避短弥补,成为了说课教师的核心工作,大家在寻找恰当的切入点和合适的主线下足了功夫,成为了破解难题的主要方式。如孙雯老师以“文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多样性、交融性”为主线,沈芬老师以“世纪儿”为主轴,张富军老师以“读”为核心,通过参读、试读、议读、美读、比读等步骤实现对主题的感悟,等等,这些教师都很好地运用科学的手段,有机且成功地处理了教材。
事实上,对历史教师而言,教材中除了必修三的专题八外,如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专题六《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于发展》、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也面临同样的境地——教师因少有足够的储备而无法游刃有余于课堂之间。而之所以我们并未有如专题八如此陌生难受的感觉,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专题的线索相对单一而清晰,另一方面是接触次数相对较多或接触时间较长而较为熟悉,但事实上从储备的量来看,不见得比专题八有多多少,根本也达不到游刃有余、信手拈来的地步。  
因此,储备不足,技法弥补;储备充足,内涵胜出。
思考二:抛开内容方法,教师自己在哪里?
总体而言,选手们都清醒地意识到不能将本课上成艺术鉴赏课。在说课中,选手们娴熟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合理地运用着不同的历史观,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等,体现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历史素养。但我们得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抛开这些理论和讲授的内容,教师自己在哪里?
说课的主体是教师,一堂优质的说课能够让他人感受到教师的思维、个性,以及特色鲜明的学科观、课堂观等。可能是受教材内容相对陌生的影响,本次说课教师都不愿意表达自己对内容的独到理解,少有新的观点,也少有教师表达自己对历史和历史课的理解。这点,杨敏华老师,指出了“我设计这一课的基本理念是:以课标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路径。”将自己对历史课和课堂的理解明确地表达出来。
因此,说课不仅仅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更是要体现教师通过教材表达展示自己。
这次说课带给我们的思考还有很多,如说课还是读课?千篇一律的重难点中教师的个性何在等等。思考——改进——发展,是我们的追求。
     来源:网络  编辑:gogo0722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