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课改新论 >  阅读文章

高中物理新课改体会

阅读:127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1/16 11:04:55

     课程标准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究课教学,是新课改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新亮点。从国内外物理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成果来看,应当用科学探究的思想指导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科学探究体现了物理学的本质特征,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探究与物理知识的建构是一个统一的过程。科学探究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在动机,使学生有效地学习物理。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正如费恩曼所说:“我们的责任是给未来的人们一双没有束缚的自由的手。”那么“探究”课应该怎么教,已是我们这些一线物理教师所面对的重要课题。下面就物理探究课教学中的做法谈几点体会:

  一、如何正确理解探究教学

  教师应该理解探究教学的目的不仅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些探究思维程序和常见的具体方法并通过它们去理解物理知识,掌握实验技能,体验物理科学研究的过程。科学探究的主要作用在于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有一种观点认为,只有把学生放开,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动手实验才是科学探究,才是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这种观点是对探究教学的狭义理解,只看到了探究教学的自主性和操作性层面,而忽视了探究教学的本质含义。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每个课题都用这种探究的方式学习。中学物理探究式学习,主要是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科学探究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这里,学生的探究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班级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即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对物理的理解和认识是通过亲身经历的学习过程而逐渐形成的。物理课不应当是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习题的结合,而应当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不断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与内在联系的过程,将科学探究作为物理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这是体现物理学的本质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相统一的要求,是物理教育发展的趋势。

  二、怎样把探究精神渗透到物理教学中

  1、设计并运用实验进行探究教学

  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作为载体的,许多现象可以说明所要讲述的物理知识。在教学中我通过探究实验的设计,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实验的教学首先要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提出的问题要新,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摩擦力》时我提出:我们都知道,走路靠的是摩擦力,平时我们走得很稳,可是下雨天走路容易摔跤,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那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下面就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一组探究摩擦力与接触物体的材料是否有关,二组探究摩擦力与接触物体的粗糙程度是否有关,三组探究摩擦力与正压力是否有关。其次要引导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科学猜想,鼓励大胆提出假设,开展讨论,分组设计检验猜想的实验方案,包括选用哪些实验器材、先后测量哪些物理量、具体如何操作等。例如在《自由落体》一节的教学中,“探究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要引导学生猜测重力的大小可能与形状,体积,质量等因素是否有关,并设计选用相关实验进行探究。再次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积极求知的心理倾向。例如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中,我安排了“触鼻”演示,装置很简单,效果却不错。取约二米长的线绳系在天花板上,下端拴一铁球。演示时,请学生中的“勇敢”者上来,让绳拴着的铁球偏离平衡位置,恰好能碰到参与者的鼻子,这时释放铁球,当铁球返回时,不管是下面的观看者还是上面的参与者都十分紧张,而铁球却在刚要碰到参与者的鼻了时戛然而止,参与者安然无恙。由于学生参与了整个演示过程,感受十分深刻,对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很有帮助。

  2、在概念的形成及规律的建立中进行探究教学

  对概念的形成及规律的建立,这应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对这一过程教师必须加以充分的“稀释”,使学生知道其来龙去脉,从中体验物理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及科学探索的艰辛。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静态的结论,而不是引导学生循着规律的发现过程去体验一番,这不能不说是教学的一大缺憾。为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挖掘隐含在知识背后的科学方法,使其成为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源头活水。在这一节中我安排学生探讨以下几个问

12
     来源:网络  编辑:xuesha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