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校本课程 >  阅读文章

物理教学中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由《牛顿第一定律》教学引发的思考

阅读:1487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7/5 14:13:23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大多是以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为主要目的的,其他两个维度则处于次要地位。新课标要求的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完全独立于其他维度而单独成立,它们应该是以一个有机整体的形式渗透到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三者的有机融合,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明确惯性的概念,能正确解释惯性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
  (2)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以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为载体,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2)让学生意识到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经过由表及里,由片面到全面的长期过程。
  二、课堂教学中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1.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
  我根据本届学生的特点,以初中知识为生长点,采用理想实验及演示实验等学习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困难在于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的错误观念,认为物体的运动是力作用的结果。如推一个物体,它就动,不再推它时,它便静止。为使学生摆脱这种错误观念,我首先把运动和运动的变化区别开,树立从静到动和从动到静都是“运动状态改变”的概念,这就为揭示力和运动的关系做了重要铺垫。其次,我通过演示实验确立“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的概念,再通过推理建立“不受力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概念。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演示实验,如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伽利略理想实验,用气垫导轨演示物体不受摩擦力时的运动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教学目标也落实到位了。
2.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实现
  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
  方法:学生探究、合作讨论。
  题目:惯性现象
  方式:3-5人组成的小组
  评价:各小组设计实验并展示、讲解,由老师和同学组成的评审团进行统一评价。
  由于课前进行了提前布置,学生准备比较充分,展示、讨论积极热烈,一些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主动发言,积极参与。这种教学方法可操作性较强,广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就能够把学过的知识灵活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为了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我按着人类对知识的认识顺序组织教学,让学生体会规律认识的漫长过程,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利略的研究—笛卡尔的补充—牛顿的总结。我带着学生分析出牛顿第一定律包含着的极富成果的科学概念,如力、惯性、参考系等。学生逐渐意识到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人们经过由表及里,由片面到全面的长期的过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得到了如下一些启示:
  1.信息技术对于中学物理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第一,多媒体模拟可以再现一般教学条件下难以观察的物理现象,比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机械波中的绳波、α粒子散射实验等,帮助学生观察这些物理现象进而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第二,模拟仿真可以提供理想化的物理探究场所和实验环境,能够部分解决体验物理过程要求的“现场性”和“时间性”所带来的矛盾,例如电磁振荡。
  2.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应当充分挖掘知识内容中的“方法”因素。把方法的教学和知识技能的教学相结合。科学方法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当一点一滴地逐步渗透。最终让学生达到掌握的目的。比如,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方法,它是非常经典的研究方法,许多知识点都涉及到这个方法。质点、刚体、光滑平面、点电荷、点光源、理想气体等知识点都是进行理想化方法教育的良好载体。

  3.物理学史记载了大量科学探索、科学研究的精彩事例,这些生动鲜活的事例,能够表现著名科学家所具有的科学态度和精神的故事,是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良好素材,比如本文提到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利略的研究———笛卡尔的补充———牛顿的总结等。

     来源:网络  编辑:xuesha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