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4281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3/19 13:46:31

  ——浅谈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备考策略

花都区新华中学  曹洁

高考注重的是能力的考查,不是单纯的知识考查,高考语文试卷也适应于“符合选拔性考试规律和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理念,反映本学科新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的原则,现代文阅读是语文高考中的一项重要考查内容,它始终紧扣对学生筛选、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评价的要求是这样的:“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在现代文的备考中,通常的作法都是采取多读多练的策略,教师找来不少近年的高考题或模拟题让学生反复地练习,希望学生通过大量的“强化训练”能够自我感悟,熟能生巧,但实际上现代文阅读复习内容庞杂,它的规律也比较隐蔽,所以现代文备考中的无序 、低效、无所作为的现象比其他的环节更加普遍、更加的明显,学生在复习的时候遇到的困惑也比较多。因此在“论述类文本阅读”备考复习指导中不能简单采取多读多练的策略,一味的强调熟能生巧,强调“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正确的备考策略应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注重信息处理的技巧指导,明确重点,抓住关键,摸索现代文阅读的内在规律。

一、 先读文后做题,强化整体意识。

根据对学生的调查统计,做现代文阅读题时,先看题后读文章的学生大约有三分之一;匆匆看一遍文章就开始做题的学生占大多数。学生不愿在读文这方面多下功夫,走马观花地看一遍文章,似懂非懂,就急于解答后面的问题。实际上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的结果是欲速则不达,不能从宏观上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答题时思路模糊,只是机械地去筛选与答案有关的信息,抓不住问题的要点,答非所问,导致了阅读效率的低下,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答错。所以要想提高阅读的效率,提高得分能力,首先一定要让学生静下心来读文,避免急于求成的心态,培养完整读文的习惯。

高考现代文阅读文段的设置,是一个由分而总,由局部到全局的相对完整的测试系统。文章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而各个局部又是为整篇文章服务的,不能脱离局部而鉴赏文章,也不能脱离整体鉴赏局部,要立足于文章的整体来鉴赏局部。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拿到题目时,首先应该从头到尾读一次全文,单纯只读文章,不看试题,这样做的目的是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读文章的步骤应该是:

1.       看标题,确定阅读重点

不少学生在做题时,容易忽视标题,其实标题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通过分析标题的

结构,帮助我们把握阅读的重点,不同结构的标题有不同的重点:

问题式:如《科学可以代替一切吗?》、《中国为什么和诺贝尔文学奖渐行渐远?》、《孔子需要标准像吗?》

问题式标题的阅读重点应围绕问题的答案而展开。(可以?不可以?)(为什么?)(要?不要?)

动宾式:如《说传统》、《谈谈中国传统文化》

动宾式标题的阅读重点应在宾语上。(“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的作用?传统的特点?为什么要谈传统?)(“中国传统文化”,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偏正式:如《中国古典诗学里的钟声》《散文中的闲话笔调》,重点应围绕中心语展开。(“钟声”“闲话笔调”)。

句子式:如《学术通俗化不是学术娱乐化》、《国学不是一个“圈”》《大国不是用来自豪的》,这样一个表述完整的句子,本身就是论点了。

并列式:如《创新与想象》、《境与象》、《流行音乐与岭南文化》等,这一类题目。并列的两者都是重点,大多是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2.       圈画关键词、关键句,准确理解文章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首先要求学生养成一边读文一边圈画关键词、关键句的习惯,关键词、句圈画出来,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理解内容,提高考场阅读的速度。

那么,哪些是属于关键词、关键句呢?关键词主要有:

a.关联词。借助这些关联词语,可以辨明各个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以及意思侧重点所在。

b.副词。“同时”“另外”“还”“首先”“进而” “并” “又”“那么”这些词表示不能只限于前面或后面的意思,要追溯下文或上文的意思,“更”则表示意思的进一层。

c.解说性的词语,如“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所谓”“即”“说得正确些”等词语,表明前后意思相同。

d.概括性的词语“总而言之”“综上所述”“总之”“因此”等表明下文是总结的话,是文章(或段落)的结论(或观点)所在。

关键句应该是每一段中的重要句子,它包括了:

a.       起始句。(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的作用。)

b.       主旨句。(分析时要迅速从大量的叙述句中抓住中心句)

c.衔接句。(有承上启下作用。)

d.深化句。 (画龙点睛和升华主题、深化主旨的作用 。)

e.警示句。 (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的句子。)

f.观点句。(作者直接表现自己的看法和态度的句子。

学生在明晓了关键词、关键句的概念之后,阅读时就能目的明确地圈画相关词句。下面以09广州一模卷《境与象》一文为例,说明以上方法的具体运用。《境与象》一文中的关键句(斜体字为关键词)有: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

想象世界。但是,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交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

①刘禹锡所谓“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发挥。然而,……就不难发现,境和象的关系并不这样简单,……若论境与象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

②可是,境生于象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境超乎象。

③所谓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

④总之,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

可以把关键词关键句作为解读作品的钥匙,通过它们来明重心、作比较、概括文意,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很多时候还能够作为某些试题的答案补充。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  编辑:[email protected]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