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课堂提问:英语教学成功不可或缺的手段

阅读:150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4/25 15:47:24

    2.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

    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驾驭学生思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可通过单个回答、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形式,交叉变化,增强趣味性,提高提问效果。

    3.提问的

    提问要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为下一步提问打下坚实的基础;要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回答机会,尽量照顾多数学生,兼顾少数学生,有效提高课堂活动的密度和广度;尽量用幻灯片、投影仪、实物或简笔画等较直观、形象的提问法,可使抽象事物具体化,避免空洞无味;可与学生交换角色,让他们大胆设问,教师回答或其他学生回答;可使学生认真学习、独立思考,不断归纳,把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真正使英语成为交流性语言。 4.提问的诱导策略?

    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不能给出答案或只给出了部分回答时,教师应帮助、诱导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这么做:?

    (1)停顿、鼓励、提示。教师应该耐心等待,用一个手势,语言暗示,或鼓励的话语。然后做出进一步提示,学生的回答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答案。?

    (2)重新措词。如果学生未能听懂问题,就用一种他们能够懂得的形式重新措词,教师不能因学生误解问题而批评他们。?

    (3)补充提问,提供补充信息源。补充提问是一种探究形式,进一步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原问题,给出更综合的回答。

    (4) 转向。如果一个学生在鼓励、帮助后仍感到问题困难,这时应该召唤另一个学生帮助回答,不能挫败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总之,要让学生们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

    五、对课堂问题评答的技巧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当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呢?总的来说,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回答作出积极的反应。

    1.对好的回答,就用最简洁的语言如:Very good/ Well done/ excellent/ That's a very good answer,给学生一种成功感,一种他们正在自我实现的情感。

    2.对于学生部分正确的回答应首先肯定其正确部分,然后指出不正确部分。既不应当全盘肯定,也不应当全盘否定。可说:The first part of your answer is correct, but …/ That's almost right. Can you now…?/ Good, but there's a small error…等。

    3.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切忌讽刺、挖苦、厉声指责甚至使其难堪,也不能消极地给予否定。应该鼓励其所做的努力,表扬其敢于回答的精神,然后再启发他作出正确回答。

    4.如果学生的回答各有其道理,导致争论不休。教师应肯定双方合理的部分使争论适可而止,并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5.有时学生的回答出乎教师预料,一时无法判断其正确与否,教师应实事求是对学生说明,下次再给予答复。教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不仅不会降低教师的威信,相反,会得到学生的尊敬。

    教学实践表明,采用问答法的课堂常常生动活泼,学生精力集中,积极主动,效果明显。因此,教师只要在进行课堂提问设计时关注技巧,对不同的提问技能勤加练习,不断实践,不断完善。这必定能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结果,也把课堂变为了学生主动进取、施展才华、走向成功学习之路的场所。

    :

    [1]王曾选.中学教学法[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

    [2]章兼中.外语学[M].浙江省: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3]平克红.外语学习,词汇为本[J].中小学外语教学,1999(11).

    [4]宴红.快乐学英语[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6).

    Abstract: Question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English communicative ability. This paper throws lights on the objectives and meanings of classroom questioning, types of classroom questioning, skills for classroom questioning and skills for assessing answering.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  编辑:breeze1529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