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中电离平衡的知识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理论,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同时又是高考的热点。从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即使是高三学生,还有不少同学对部分知识模棱两可,似懂非懂。《2006年理科综合考试说明》化学部分明确规定“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了解水的电离、溶液pH等概念;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了解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原理等。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现将有关疑点、易错点归纳如下:
1 电离平衡
疑点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解析: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1)电解质、非电解质均是化合物,它们是根据在一定条件下能否电离加以区分的,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食盐晶体、氯化氢气体是电解质但不导电;如金属单质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
(3)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如CO2、SO2、NH3溶于水能导电的原因是生成的H2CO3、H2SO3、NH3•H2O电离所致,CO2、SO2、NH3本身不能导电,故它们是非电解质。
疑点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