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分析
(1)由上图可知:非生物环境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2)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3)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
(4)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的话,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5)由图示可知四种成分的关系分别是:①基础:非生物环境;②桥梁:生产者、分解者;③主导(基石):生产者。
提醒 澄清四个误区
误区类型
|
特例
|
细菌都是分解者
|
硝化细菌是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
动物都是消费者
|
蚯蚓、蜣螂等属于分解者
|
生产者都是真核生物
|
蓝细菌、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
|
植物都是生产者
|
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
2.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情况分析
(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个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会减少。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根据具体食物链而定:“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大体遵循如下思路:
①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②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的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一般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食草鸟减少,则兔将更多地被鹰捕食而减少,而鹰的数量基本不变。
③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