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志变通创新和“汉法”与“旧俗”之争
1.立志变通创新
(1)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即位诏》成为其立志变通创新的改革宣言。
(2)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确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表明了以中原文明为基础,在全国范围推进改革的决心。
2.“汉法”与“旧俗”之争
(1)旧俗表现:屠杀政策、世袭制、改耕为牧。
(2)结果:粉碎了顽固派的挑战,确立“国家当行汉法”的治国方略。
(3)试验:治理邢州收到显著成效。
[课中思考] “汉法”与“旧俗”之争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蒙古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发展,是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的斗争。
二、政体更新
1.方案
“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设官分职,立政安民”,按中原王朝体制的框架构建政权机构。
2.具体内容
(1)在中央
①设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三大系统。
中书省
|
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
枢密院
|
总领全国军事
|
御史台
|
负责纠察百官
|
②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藏族地区正式列入中国版图。
(2)地方上
①设置行中书省,作为中央派出机构,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辖。
②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和大陆的联系。
③治理开发云南行省,加强了中原和西南民族的联系。
(3)实行兵民分治,“各有所司,互不统摄”,并废除世袭。
(4)其他:在全国设通政院,建立驿站制度,负责传递上下公文,提供来往使臣生活所需及交通工具。
3.影响
通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