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混易错
1.孟子的“仁政”不等于孔子的“仁”
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重复,而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仁者爱人”;孟子从孔子“仁”的思想出发,把它发展成包括政治、思想、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
2.孟子的“民本”思想与我们现在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
孟子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仁政”“民本”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而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二、墨子与墨家
1.地位:墨子是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2.主要学说
(1)主张“兼爱”,也称“仁”,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非攻”,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主张各国和平相处。
(2)提倡“尚力”,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主张“节用”“节葬”。
3.地位: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其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战国以后不受重视。
易混易错
“兼爱”与“仁爱”的差别
孔子的“仁爱”是有等级差别的爱,而墨子的“兼爱”是无等级差别的爱。
思考探究
墨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显学及战国以后不受重视的原因
(1)墨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一度成为显学,其根源是当时封建经济初步形成,小生产者的队伍不断壮大。
(2)战国之后墨家思想不受重视的原因
①战国之后,由于各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②墨子的主张代表了平民的利益,反映了小生产者即下层群众的愿望,不符合统治者的利益,也就不能被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