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的酝酿
1.背景:国内外形势严峻(内忧外患)。
2.目的: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国威。
3.酝酿
(1)思想基础:借助报纸、舆论化解改革阻力。
(2)组织基础:成立专门机构,讨论改革事宜。
(3)个人因素:亚历山大二世吸取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坚持推行改革。
4.方案
(1)主要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农奴,更不愿意把土地分给农奴,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
(2)工商业地区: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
(3)草原地区: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农民要服劳役。
5.结果:拟订了改革法案。
[名师指津] 内外交困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社会改革的重要因素,改革焦点不是地主内部的斗争,而是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斗争。当时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产阶级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这为沙皇推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二、“二一九法令”——改革的内容
1.签署:俄历二月十九日签署,又称解放法令。
2.内容
|
措施
|
政治
|
宣布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
经济
|
土地仍归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
组织
|
加强对农民的控制,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
3.时限:前两年是改革过渡期,两年后进入土地赎买阶段。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97“学思之窗”,思考:
你怎么样理解农民的这种变化?
提示 从背景上看:改革是农民革命斗争的副产品,农民对改革抱有极大的期望。从内容上看: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从过程上看:农民对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深刻,对农奴主的阶级本质认识不透彻。
三、进步与局限——改革评价
1.性质: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从内容和积极作用方面判断)。
2.进步性
(1)广大农奴有了人身自由,扩大了自由劳动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