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鞅变法前的秦国
1.秦立国
(1)地理位置:长期居于西陲之地,与戎、狄等民族杂处。
(2)受封为诸侯:公元前771年,秦襄公拥立周平王,被封为诸侯。
2.秦国的发展:秦穆公时成为诸侯大国,并与楚国结盟,参与中原地区的争霸活动;城濮之战后,秦国转而向西发展。
3.改革的必要性
(1)与中原各国相比比较落后。
(2)改革浪潮的冲击
①战国初期,秦国开始实行“初租禾”,按土地的多寡征收租税。
②秦献公即位后,开始实行一些改革,宣布“止从死”,废除落后的人殉制度,重新编制户籍,并将都城迁至栎阳。
③秦孝公决心继承秦献公的改革,彻底改变秦国卑弱的局面,并发出求贤令,将商鞅召到秦国。
[深度点拨] 社会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剧烈变化必然会导致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在中国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时代,各诸侯国内部新旧贵族的斗争直接推动着各国不断前进。不甘落后的秦国必然要奋起直追,这就是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
二、商鞅第一次变法
1.实施:开始于公元前356年,以政治改革为主,辅之以相应的经济改革。
2.措施
(1)颁布法律,制定连坐法。
(2)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
(3)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4)“燔诗书而明法令”。烧毁宣扬儒家思想的诗书,加强思想统治。
3.结果:变法使“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国力日益强盛,对外战争接连取得胜利。
[深度点拨] 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总能把自己的命运和社会进步发展紧紧连在一起,推动社会进程的加速发展。商鞅变法,符合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
三、商鞅第二次变法
1.实施:公元前350年,主持第二次变法。这次变法以经济改革为主,辅之以相应的政治改革,把变法全面引向深入,加快富国强兵的进程。
2.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