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废除丞相
(1)原因: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2)措施: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设立内阁
(1)原因: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多。
(2)演变
①奠基: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②确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正式确立。
③发展:明宣宗时,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④全盛:明神宗时,张居正任首辅,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3)评价: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3.颁布《大明律》
(1)特征:严惩直接危害封建君主统治的行为;增加经济立法内容;严惩贪赃枉法。
(2)原因: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商品经济的发展。
(1)特务统治:明代为了确保臣下绝对忠心,利用特务手段侦察臣僚私下言行,设立厂卫机构,监视侦察官民行为,凌驾于司法部门之上,受皇帝直接领导。
(2)八股取士:明清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故名八股取士。明清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
二、清朝前期(公元1644—1840年)
1.设立军机处
(1)背景
①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
②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
③康熙帝时,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
(2)目的:适应办理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3)概况:雍正年间,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后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
(4)特点
①军机大臣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②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
③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5)影响: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2.建立密折制
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中国古代皇权的发展趋势图
3.清朝的边疆政策
(1)主要目的: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基本原则
①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②大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