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学案 >> 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编辑
(新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学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3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学案
    资源子类复习学案
  •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846 K
    上传用户wangxiaohong
  • 更新时间2020/5/18 8:05:54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生产模式——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1.耕作工具

春秋战国时期

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两汉时期

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了犁壁。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隋唐时期

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我国耕犁已经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新的、更有效的铁制工具使农业有可能从原先的黄河发源地向南扩展到森林茂密的长江流域。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西北干旱地区的灌溉工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耕作技术

春秋战国

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西汉

赵过推行代田法,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魏晋南北朝

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

宋朝以后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到江浙地区,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区形成了一年三熟制

3.灌溉技术

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代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灌溉工具

曹魏时的翻车、唐朝的筒车、宋朝时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期的风力水车等

精耕细作

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其基础是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二、经营方式——千耦其耘男耕女织

1.集体劳动

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在田间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1)背景

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2)内容: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3)地位: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三、土地制度——国有私有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商周时期: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私田的出现。

(2)形成

①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②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类型:封建土地国有制(屯田制、均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其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

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地主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分为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所有制形式。其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据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很规范而分散由于农民经济力量薄弱土地往往被兼并。

(4)问题: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原因

在土地私有制下,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加上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影响

影响国家赋税收入和徭役的征派;导致大批自耕农失去土地,租佃关系出现并日趋普遍化;加剧贫富分化,引起阶级矛盾激化和农民起义

缓解

措施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收取赋税等

结果

起到了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