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镣铐跳舞——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
商朝
|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
春秋战国
|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
秦汉
|
商业发展艰难,商业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得到了发展
|
隋唐
|
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得到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
宋代
|
商业环境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
元代
|
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
明清
|
棉花、茶叶等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商帮”出现(徽商、晋商)
|
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1)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经济: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提供物质基础。
(3)政策: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
(4)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5)金融:纸币的出现和使用。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阶段
|
位置、时间
|
政府监管
|
设市表现
|
宋朝以前
|
①在特定的位置设市,与民居严格分开
②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
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
|
①西汉长安设东、西“市”九处
②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
|
宋朝以后
|
①城中市坊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
②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
市场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
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至明清,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及朱仙镇成为四大商业名镇
|
2.城市的发展
(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
(2)表现
①北方:长安、洛阳、开封、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南方: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表现
(1)西汉时期:由于开通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时期: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市舶使专门管理对外贸易。
(3)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4)元朝时期: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5)明清时期:对外贸易逐渐萎缩,政府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中西方沟通的桥梁——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由西汉汉武帝时的张骞首次开拓,被称为“凿空之旅”,但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西域,并将这条线路首次延伸到了欧洲罗马帝国。是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其航线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东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朝鲜、日本。南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
2.特点
(1)以朝贡贸易为主。
(2)以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3)由对外开放、外贸兴盛到明清时期渐趋萎缩。
明朝初期的皇帝并没有急于赶走在中国居住的大量外国人,而是允许外国商人在受到严密监管的港口城市泉州和广州从事贸易活动,在那里他们用珍珠、宝石、香料、棉织品以及玳瑁壳、兽皮之类的异国产品,交换中国的丝绸、瓷器和手工产品,明朝初期还展示了宋朝时期建立的强大的中国海军,允许中国的商人参与在日本和东南亚的海外贸易。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