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晚清经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侵略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2.表现: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
(1)家庭手工业(棉纺织业)的破产及其与农业的分离。“纺”与“织”、“耕”与“织”的分离。东南沿海一带手工棉纺织业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使中国部分农副产品(如丝、茶)日趋商品化。
3.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从地域上看,中国内地自然经济受外国资本主义冲击有限;从经济结构上看,中国自然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3.活动
创办军事工业
|
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
创办民用企业
|
以“求富”为旗号,创办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汉阳铁厂等
|
筹划近代海防
|
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
兴办近代教育
|
创办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并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
4.结果: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5.影响
(1)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4)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三、晚清民族工业的兴起
1.产生
(1)原因
①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②鸦片战争以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受到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③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2)概况
①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
②地点:东南沿海地区。
③企业: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3)影响: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新的阶级力量产生。
民族工业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中国人创办的使用机器生产的工业。洋务运动创办的军用、民用企业都应属于民族工业。在中学历史教材中,民族工业特指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2.初步发展
(1)背景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②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③“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④为反对帝国主义掠夺路矿权,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
(2)表现
①民族资本的总额增加了一倍多。
②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③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近代中国几种主要的经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