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这段经典台词又何尝不是苏轼人生经历的概括呢?在短短的64年生命中,他经历了别人经历不了的冬雪秋霜,承受了别人承受不住的狂风巨浪,战胜了别人战胜不了的飞沙走石。他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优雅地达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哲人境界,即便是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候,他依然从容淡定,携着半生的荣辱悲欢,华丽地转身,潇潇洒洒地走过。酾酒临江,步履铿锵;拂袖一笑,风轻云淡。苏轼用他一生的苦旅,写就了一篇最华丽的篇章。
“咏史怀古”向来是迁客骚人、仁人志士借以抒怀的范式。或托古讽今,或叹逝伤今,或以感怀身世抒写幽思,或以凭吊先贤激励后进,或以关注现实达成劝诫,或兼有其类不能自已……辛弃疾则把政治的风云、民族的仇恨、人生的感慨融入诗词,辛弃疾的《永遇乐》竟似用剑尖蘸血泪写成。
一片落叶,一声雁叫,一滴秋雨,一点青灯,李清照都能点石成金,赋予它浓郁的感受力,在词中,她以明白如画的语言风格和错落和谐的韵律节奏,营造了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失落氛围,读着李清照《声声慢》,我们似乎听得见阶前滴雨,孤雁哀鸣,看得见梧桐落叶,昏黄孤灯,这是一种凄厉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