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背景解读
本文写于1938年。当时,北平(今北京)沦陷,作者移居已成“孤岛”的上海,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他们赶出中国,争取民族的自由解放,已成为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共同心声。陆蠡的这篇散文《囚绿记》,就是写作者在上海“孤岛”时期怀念在北平的生活:窗外的两枝碧绿的常春藤被自己牵进迎窗的案头,然而这“囚进”屋里的绿藤,尖端仍朝着窗外的阳光,颜色却一天天变黄,枝条也细瘦起来。直到抗战爆发,作者被迫南回,才将这永不屈于黑暗的“囚人”释放,并真诚地祝福它繁茂苍绿。本文虽写的是“囚绿”的故事,实际上“言在此而意在彼”。作者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颂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也期望沦陷的祖国山河早日摆脱日寇的黑暗统治,重获光明自由。
3. 相关知识
生命与自由的呐喊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的这首诗是我看过《囚绿记》之后的第一感受。自由的灵魂不受任何形式的束缚,总是执着追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