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外音:在我国儒学发展史上,有一个上继孔子下开朱熹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出现使中国的儒学成为统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人就是董仲舒,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都对这个人物做了记载。司马迁和董仲舒是同时代的人,他还曾经问学于董仲舒。那么董仲舒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样被汉武帝发现的,为什么汉武帝尊崇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坐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之董生对策。
董仲舒是广川人,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枣强县人,这个人在景帝朝已经是做了博士了。当然,中国古代的博士跟我们现在的博士不一样,他那个时候的博士就是指他的博学,实际上就是皇帝的一个顾问了,所以这个人是一个很有学问的学者。而且董仲舒读书非常的刻苦,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董仲舒读书曾经是三年目不窥园,有三年时间,他没有到过自己的后花园去。所以,后来人们就出来一个典故,叫“目不窥园”。目不窥园就是指的董仲舒,目不窥园就是形容一个人读书非常专心,非常专注,称这个人叫目不窥园。汉武帝在继位以后,在建元元年的十月,他就下诏让天下的诸侯让一些高官推举贤良方正,贤良方正的全称叫贤良方正直言敢谏。贤良方正是说品质,直言敢谏是说他敢于说话。在这一次举贤良方正中间汉武帝发现了董仲舒,董仲舒考了个第一名,就是举首。这样,既然他是第一名,是举首,汉武帝就连续向他问了三次,皇帝的提问叫策问,董仲舒就回答了三次,回答的文章叫策文,皇帝提问贤良方正回答这个过程就叫对策。这就叫对策,董仲舒就回答了三次,这才流传下今天的“天人三策”。在“天人三策”中间,董仲舒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得到了汉武帝极其的喜爱。那么,汉武帝为什么喜欢董仲舒?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牵涉到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间到底说了些什么问题,引发了汉武帝的重视。
画外音:建元元年,16岁的汉武帝刚刚继位,他还不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就多次征集贤良以问治国之道。董仲舒就百这种情况下被汉武帝发现,并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留下了著名的“天人三策”,“天人三策”是讲天和人的关系的,那么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到底说了什么从而引发了汉武帝的兴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