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之所以成为历史名人,是因为他们有超拔之意志,有特立之人格,有掌越之成就,能够成为一代人杰。他们身上往往凝聚着一个时代各个领域中诸多的价值判断和文化魅力。文学形象之所以成为永恒的经典,因为他们浓缩了人们真善美的追求,可以逾越千年而不朽。自觉与历史名人、经典形象对话,势必在与那些伟大灵魂的撞击中,产生深沉的回响、耀眼的火花,从而增强文章的思想穿透力和文化厚重感,以避免中学生因生活阅历不足而导致的行文低幼化的现象。
●透视窗
近几年某些考生在高考作文中任意歪曲古人性格,编造古代事例,乱弹文学经典,想以此体现所谓的“文化底蕴”,达到标新立异的目的。这种作伪、作秀的不良写作风气,让一些专家学者深感忧虑。他们强调,中学生习作不要动辄就采用这种“回到古代,复述经典”的写法。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难道在高考作文中运用“历史名人、文学形象”素材真的不可取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与某些习作动辄出现考试的烦恼、解题的苦乐、同桌的矛盾等“课桌文化”素材相比,合理恰当地用好“历史名人、文学形象”素材。会使文章增色不少。当然,我们只有锻造出思索人生和感悟生活的自由独立的精神,才能驾驭任何写作素材.达到“吾以吾手写吾口”的自由表达状态。诚然,我们理应呼吁更多的人关注现实。观察生活.直接从生活里取材来写作,但鉴于大多数中学生单一的生活实际,我们就应承认挖掘名人事例和文学形象.也是中学生写作选材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