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公务接待”
秦始皇建郡县制以后,官场就出现了接风饯别等宴会。《汉书》记载:“西汉后期,政局屡变,地方官调动频繁,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州郡(相当于当下的省城)甚至设置了“送故主簿”(相当于政府接待办主任)这样专门负责接待的职位。宋朝时,政府曾明文规定“凡点检或商议公事、出郊劝农等,皆准公筵”,可见,古代官场是允许“公款接待”的。历代王朝也大都按照节俭原则,规定了不同级别官员的接待标准。
其实,按规定的标准做好接待工作,是公务活动的保障,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古代官场也和当今一样,不按标准接待,而是竞相攀比,排场越搞越大,于是惹得民众怨声载道。
从明清官场情况来看,接待排场之风达到顶峰。明朝巡抚驾到的时候,府官、州官和县官,一律要跪在道路两旁欢迎。如果运气不好遇上刮风下雨的天气,即使是知府,也避免不了“陷膝污泥”的命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