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简论当前中学化学教师对教学目标认识的调查

阅读:332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2/21 10:15:28
摘要:从学习者、实践者与研究者的视角,跟踪调查当前中学化学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及其发展。调查表明:化学教师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认识,不断探索三维教学目标的实施。提出并分析了当前化学教学中存在着三维教学目标认识不清,意识淡薄,理解困惑,目标偏失等问题。
  关键词三维教学目标中学化学教师校本教研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维教学目标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化学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对课程标准中的三维教学目标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化学教师如此,作为教学研究者也是如此。因此,我们认为,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认识和实践现状的调查不应限于课题研究的初期,最好跟随着教学实践历经探索和发展,通过调查展示出同伴对三维教学目标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同时,我们的研究系立足于校本,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认识更多地侧重于同伴,样本量较小,于是,我们未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改为以观察、访谈、校本研讨等形式,确定以定性描述为主的分析方法。
  两年来,课题组关注着我校教师对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认识发展,本文所描述的三维教学目标的认识和实践现状是立足于本校化学教学团队的,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教师日常业务交流、个别访谈、教案检查与交流、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来进行整理和分析所获得的结论。
  与一般调查不同的是,我们不仅仅作为调查员、研究者,还是三维教学目标的学习者、实践者,积极介入、组织、观察、研讨、记录和分析。在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活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研究,同伴教师的观点或引起我们的思考,或引起我们的争议和解释;我们的观点或引起同伴的共鸣,或引起同伴的质疑。同伴对三维教学目标的理解或偏颇或正确,都在积极地影响着我们的研究。
  怎样理解三维教学目标,怎样准确把握整个课程体系、每个教学单元及每一节课堂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等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没有目标的教学以及目标偏失的教学都是不合理的。
  我们虽然在使用过渡教材的几年教学实践中曾对三维教学目标积累了一些认识,但认识的深度和实践的经验还不能满足新课程与新教材试教的需要。  
  1 三维教学目标认识不清,沿袭旧大纲来指导教学的现象比较普遍
  在实施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初期,我们普遍有不适应感,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存在什么区别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有何区别等问题成为我们最大的疑问。这些问题如得不到澄清,就意味着不得不沿着教学大纲指导下的传统教学走下去,用过去的教学思路来组织实施新课程。
  比如,在拟定教案时,不少老师忽视了教学目标,自觉撰写教学目标的老师不到一半,或不知如何撰写,或把教学目标撰写成教学目的,或干脆不写明教学目标。在有教学目标的教案里,我们发现不少教师的教学目标仍是只有知识、能力方面的表述,而忽视过程性和情感性目标,描述目标所用的语言仍是以教师为主,围绕着教师的,忽视学生如何,更缺少对某目标的达成程度作出明确的预期。
  [例1元素周期律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其变化规律,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得失电子能力的变化规律、元素化合价变化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该教学目标撰写得比较模糊、笼统,只有学生的知识要求而没有能力要求,情感要求只是空架子,想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是无法实现的。所以,上例中的教学目标可能更贴近于教学目的,用于指导课堂教学是不恰当的。
  针对同样的内容,有的老师进行改进并撰写出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对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影响。
  能力方法目标:在总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事实和数据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方法和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该教学目标撰写相对比较详细,分别提出知识技能目标、能力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提出的教学目标比较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然而,它仍带着浓厚的教学大纲指导下的教学目的的余味。比如,3个目标的分类依据是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的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的分类,提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沿用教学大纲下的“ABCD”4个层次的认知水平,该目标使用的语言中使学生……,培养学生……”,动作支配者是教师,出发点是教师的,反映了教师在拟定教案时并没有关注学生如何,只是关注的效果。
  而新课程标准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学,把如何学,学得如何作为课堂教学目标。
  事实上,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撰写出上述教学目标的老师并不多,对教学目标认识不清,沿袭旧大纲来指导教学的现象比较普遍。老师们不清楚教学目标在组织课堂教学中的价值,也不清楚教学目标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在教学目标撰写时显得无所适从。
     来源:网络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